同声传译的发展历史脉络

发布时间: 2024-02-06 来源: 未知 栏目:翻译服务 点击:815

由于使用同声传译时不必中断会议进程从而可以大大缩短会议时间,因此同声传译已经成为各大国际会议首选的口译服务模式。同声传译(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)又称会议口译,简单地说,

同声传译(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)又称会议口译,简单地说,即在会议上将发言人的讲话以不中断的方式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。在会场上,同声传译员坐在同传间或“箱子”中工作,通过一套声音系统来接收发言人的讲话,同时将接收的声音信息译成目标语言。

由于使用同声传译时不必中断会议进程从而可以大大缩短会议时间,因此同声传译已经成为各大国际会议首选的口译服务模式。

同声传译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,由美国商人Edward Filene 发明。最早的同传设备系统(包括同传耳机、转换机和话筒在内),是由国际商用机器公司(IBM)制造,并于1927年由国际劳工组织(Interm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, ILO)在日内瓦的一次会议上首次使用。

最初的同传设备十分简陋,但不断的技术改进使之越来越能适应国际会议口译的要求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,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译员Leon Dostert首次将同声传译引人纽伦堡(Neuremberg) 审判,而Leon Dostert本人也在纽伦堡审判中担任首席译员。

同声传译的发展历史脉络随着国际交往的进一步扩大、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,各种大型国际会议日益增多,社会对同传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。仅在联合国和欧盟,每天就有十多种语言以同传的形式被加以转换。同传逐渐褪去了神秘的面纱,成为各类国际会议.上最常用的口译服务形式。


参考资料
上一篇:哈密粤语翻译公司(专业提供粤语翻译服务) 下一篇:熟悉语言和国家对口译工作的重要性
Top